明月华灯换纪元——元宵诗词选(续)
在去年基础上,再选十首。
11
唐·白居易:长安正月十五日
諠諠车骑帝王州,羁病无心逐胜游。
明月春风三五夜,万人行乐一人愁。
评注:“諠諠”形容声音嘈杂,“帝王州”指国都。这是作者早年作品。
12
宋·曾巩:上元
金鞍驰骋属儿曹,夜半喧阗意气豪。
明月满街流水远,华灯入望众星高。
风吹玉漏穿花急,人近朱阑送目劳。
自笑低心逐年少,只寻前事捻霜毛。
评注:属(zhǔ):交付。“穿花急”指玉漏声从花丛频频传来。
13
宋·苏轼:上元夜过赴儋守召,独坐有感
使君置酒莫相违,守舍何妨独掩扉。
静看月窗盘蜥蜴,卧闻风幔落伊威。
灯花结尽吾犹梦,香篆消时汝欲归。
搔首凄凉十年事,传柑归遗满朝衣。
评注:“伊威”俗称湿生虫。元祐八年(1093)上元节苏轼任端明殿学士兼礼部尚书等职时,曾侍宴端门,写下“归来一点残灯在,犹有传柑遗细君”的诗句。
14
宋·李清照:永遇乐·落日熔金
落日熔金,暮云合璧,人在何处?染柳烟浓,吹梅笛怨,春意知几许?元宵佳节,融和天气,次第岂无风雨?来相召,香车宝马,谢他酒朋诗侣。中州盛日,闺门多暇,记得偏重三五,铺翠冠儿,捻金雪柳,簇带争济楚,如今憔悴,风鬟霜鬓,怕见夜间出去。不如向,帘儿底下,听人笑语。
评注:寻常俗语与工致雅言相融合,写出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。
15
宋·杨万里:上元前一日游东园看红梅(三首其三)
儿牵黄犊父担犁,社鼓迎神簇纸旗。
不是丰年那得此,今春大胜去春时。
评注:南宋时多在除夕、元宵等节日与各庙期(“神”的生辰)组织各种技艺表演与观赏物品陈列,即“社鼓迎神”。
16
明·杨慎:桐梓驿元夕
戴石孤峰古驿门,青羌吹角报黄昏。
三家村里无灯火,千树梅花作上元。
评注:“青羌”指古代西南地区羌族的一支。服饰尚青色,故称。“三家村”指偏僻的小乡村。
17
清·赵怀玉:卖花声·元夜漫河
茶熟酒微温,消尽黄昏。看灯情异去年人。只有半床残月到,许客平分。 寂寞杜司勋,伤别伤春。自来好梦不曾真。依约画帘风过处,昨夜星辰。
评注:“漫河”是河北一地名。作者羁旅此地,怀念情人,自伤身世。
18
清·丘逢甲:元夕无月(五首其一)
满城灯市荡春烟,宝月沉沉隔海天。
看到六鳌仙有泪,神山沦没已三年。
评注: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(1898)作,抒发对清政府割让台湾的悲愤。“六鳌”指元宵灯会上的鳌形灯。《列子·汤问》有鳌负神山的故事,诗借“神山”比台湾。
19
陈宝琛:元夕步月江壖
难买新年半月晴,今宵对月更圆成。
只无佳客娱良夜,却少微云累太清。
穷社赛春偏有兴,暗潮平岸不闻声。
此身未死须料理,自踏金波步到明。
评注:江壖(ruán):江边地。圆成:佛教语“成就圆满”之意,后转指现成自然。金波:谓月光。
20
陈寅恪:庚寅元夕用东坡韵
过岭南来便隔天,一冬无雪有花妍。
山河已入宜春槛,身世真同失水船。
明月满床思旧节,惊雷破柱报新年。
鱼龙寂寞江城暗,知否姮娥换纪元。
评注:作于1950年3月。“破柱”典出后汉李膺率吏卒破柱捉拿藏于合柱中的贪官的故事,作者在该句下注“是夕有空袭”。
欣赏一组美诗妙评,问候新文先生!
赏读佳作,激情问好。
赏读!
赏读元宵节诗词选。欣赏学习。祝元霄节快乐。
拜读!学习!祝元宵节快乐!